你好,我是风一样的树懒,一个工作十多年的后端开发,曾就职京东、阿里等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。
昨天支付宝发生了一起罕见的P0级事故,在 14:40 至 14:45 这个时间段内,无论是购物、还信用卡,还是个人转账等场景,所有的订单好像都被享受到了 「政府补贴」 带来的 20% 减免。
尽管这次事故的责任并非完全归咎于程序员,但程序员是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呢?很显然,明年4月份,受此事件影响的不仅是业务层面,该团队的开发人员的年终奖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影响。这一点,或许也能反映出公司对技术团队的期望与压力。
在社会媒体中,很多人讨论了「这些资金是否会被追回」的问题。支付宝官方随后发文澄清,表示不会追回损失。支付宝的回应可以说非常诚恳:承认错误并采取立正态度。然而,在类似情况下,技术上来说的追回是完全可能的,毕竟用户在同意支付宝服务协议时,也就间接同意了该平台处理此类问题的相关条款。基于协议的法律性,支付宝完全可以进行补偿追回。
虽然支付宝系统出现漏洞,其本身确实存在过失,但如果有用户恶意大量套现,性质依然属于“盗窃”行为。如果用户支付或者转账等操作时并不知道漏洞存在,只是进行正常支付,随后发现这种漏洞,这种情况属于不当得利,应当予以返还,只是在民事上的交易行为,并不会构成犯罪。但是,如果已经发现有漏洞而故意去窃取,是违法的,算是一种盗窃行为。
在过去的工作经历中,类似的业务问题其实并不罕见。例如,曾有公司因为积分充话费不扣积分,导致用户通过漏洞恶意充值。最终,京东方面还表示后期将与相关用户协商解决,对于一些恶意订单用户,并保留进一步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此外,在职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,运营误发了大额优惠券,把本该发放的东券,发成了等额的无门槛京券,我们领取后发现问题,立马向上汇报到相关负责人,但他们业务部门只承认发的是东券,自己默默后台修复了,显然可能是发放的并不多,在部门承受的资损范围内,而不想引起事态的变大。
尽管多数问题来自业务层面,但作为程序员,我们在技术层面依然可以做出一定的保障。以下几点是我认为可以有效规避此类问题的措施:
对于大规模的业务操作,程序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与告警系统。例如,在支付或优惠券发放场景中,当系统检测到不符合预期的优惠比例(如 20% 转账优惠)或异常交易金额时,应有第一时间的告警。通过业务监控数据,可以快速捕捉到异常,并及时响应,避免类似的事故扩大发酵。
在设计优惠规则或其他类似活动时,程序员需要根据实际业务设定合理的限额。例如,在转账优惠场景中,大额的优惠(如 10w 元转账优惠 2w 元)可能存在较高的风险。为了避免意外发生,可以设置一个上限阈值,当金额超过设定的安全限额时,系统自动进行处理或向运营发出预警。
每次业务需求的变更或新功能的开发,都需要进行严密的技术评审。程序员应主动在需求阶段识别出潜在的风险,尤其是在涉及到用户优惠、充值等敏感操作时。对于有较大风险的业务需求,应该有多层次的审批与验证过程,确保所有潜在问题都被考虑到。
在技术团队的工作中,文档化的流程往往是被忽视的。然而,完善的文档不仅可以确保团队成员对需求的理解一致,也能帮助在发生问题时快速追溯源头。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,对每个环节进行细化与记录,有助于之后的排查与优化。
通过这次支付宝 P0 级事故,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与运营、产品之间的紧密协作是多么重要。程序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技术能力,还需要对业务规则和运营流程有一定的了解。面对复杂的业务场景,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险,但最终的责任还是需要各方共同承担。
对于我们程序员而言,未来应该在技术设计上更加谨慎,提前预判潜在风险,并在开发和运营之间架起更加稳固的桥梁,以应对突发事件,保护公司和用户的利益。
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儿,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,点赞。有什么不足的地方欢迎留言指出,您的关注是我前进的动力!